#冷回顧 殞落的黑貓──陳懷生
今天是9月9日,在59年前的今天,曾數次赴中國高空偵察的陳懷生遭到解放軍擊落身亡,這也是黑貓中隊第一名因執行任務殉職的飛官。
來回顧一下2019年2月16日的貼文:
#微冷 懷生國中的懷生是......
近日機師罷工的事情引起大家討論,今天也要來跟大家分享關於飛行員的冷知識。之前介紹過附中是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的最後落腳處,今天則是關於台北市懷生國中的故事。
現在仁愛路空軍總部舊址旁的懷生國中,原來是空軍子弟學校。空軍子弟學校在1967年改名懷生國小。懷生國小在1969年遷址到現在的安東街,而原址則成立懷生國中。
無論是懷生國小或是懷生國中,都是為了紀念殉職的空軍飛官陳懷生而改名的。
那麼陳懷生是誰?
陳懷生本名陳懷,因為1962年9月出任務的前幾天獲得蔣介石召見,蔣介石親自為他提了個別號「懷生」。
在兩岸分治以後,中華民國持續透過美國提供的偵察機對東南沿海的軍事設施進行經常性的偵查,不過隨著解放軍空防實力的提升,中華民國偵察機的優勢不再,中華民國遂暫停了對中國大陸的偵察。
而同時,因為冷戰局勢,美國使用飛行高度達70,000呎的U-2偵察機避開蘇聯戰機的攔截,非法進入蘇聯及東歐各國領空蒐集戰略情報。不過,1960年5月1日,美國CIA的飛行員包爾斯駕駛U-2進入蘇聯領空偵察,但是被蘇聯的S-75地對空飛彈擊落,後來被稱作U-2擊墜事件。(如果前幾年有看電影《間諜橋》的讀者應該對這段故事不會太陌生)後來,美國艾森豪公開承諾不會再派遣U-2非法進入蘇聯領空偵察,因此,U-2偵察機的首要目標就從蘇聯轉移到中華人民共和國。
1960年,中華民國與美國展開合作偵察中國大陸的「快刀計畫」(Project Razor)。為了配合這項計畫,中華民國在1961年2月成立了空軍氣象偵查研究組,番號第35中隊,因為陳懷設計的隊徽以黑貓為圖案,又稱為黑貓中隊。
在1962年,黑貓中隊第一次執行對中國大陸的高空偵照任務。1月13日,陳懷駕駛U-2從桃園起飛,飛向西北酒泉的雙城子飛彈測試場。在當時,根據中情局所掌握的情報,中共已經有能力偵測和追蹤U-2,但不會造成安全上的疑慮。透過拍攝到的照片,美國了解到中共的飛彈試驗場周邊設施綿延約30英哩,包括了主營區、三座地對地飛彈試射區以及一座地對空飛彈試射區;營舍至少可以容納兩萬人,加上遼闊的範圍,可以判斷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發展飛彈的野心。快刀計畫初試啼聲的效果相當良好,也增強了中華民國與美國對於這個計畫的信心。
不過,1962年9月9日,陳懷出任務時,在南昌附近被解放軍的SA-2飛彈擊落,成為黑貓中隊第一位殉職的飛官。
黑貓中隊自1962年1月13日由陳懷執行第一次任務,一直到1974年5月24日邱松州進行最後一次任務。在14年間,隊員有28位,執行了220次任務,造成了4名飛行員殉職,2名飛行員被俘。
延伸的相關故事還有2名被俘的飛行員,葉常棣和張立義在成了為國捐軀的烈士近二十年以後又突然活著現身,在當時也引起了一陣話題。除此以外,曾經參與黑貓中隊任務的王錫爵在離開軍隊後進入華航任職,並在1986年以貨機駕駛員的身分劫機投奔廣州白雲機場。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張維斌,《快刀計畫揭密:黑貓中隊與台美高空偵察合作內幕》,新銳文創,2012。
翁台生,包柯克合著,《黑貓中隊》,聯經出版公司,1990。
《疾風魅影:黑貓中隊》,2018。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Lew Mon-hung劉夢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談談國歌的歷史】 . 昨天立法會對國歌法進行了首讀和二讀,為三讀通過立法做準備。泛民主派堅持反對的取態,我認為這種做法是極不明智的。 .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國歌的歷史。當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在九一八事變後全國抗日氛圍高漲之下,抗日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 . 義勇軍進行曲一誕生的時候,便成...
「國民革命軍 第 三 軍」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國民革命軍 第 三 軍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國民革命軍 第 三 軍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國民革命軍 第 三 軍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國民革命軍 第 三 軍 在 Lew Mon-hung劉夢熊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國民革命軍 第 三 軍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國民革命軍 第 三 軍 在 Lew Mon-hung劉夢熊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國民革命軍 第 三 軍 在 [新聞] 陸軍官校7歷任校長聲明反汙名高舉黃埔- 看板Military 的評價
- 關於國民革命軍 第 三 軍 在 國民革命軍陸軍軍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國民革命軍 第 三 軍 在 國軍新一軍軍歌(原稅警第4團團歌新38師師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國民革命軍 第 三 軍 在 守軍紀,鼓士氣,救國家要克敵,... | By 中華民國同盟會革命 ... 的評價
- 關於國民革命軍 第 三 軍 在 中國有國軍忠烈祠台灣政客卻醜化老兵(第3頁) - Mobile01 的評價
國民革命軍 第 三 軍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抗戰前德式師實戰經歷─鎮壓內亂(1)圍剿
一二八事變結束後,深獲肯定的魏澤爾得以擴大新軍編成的力道(即便他先前充滿幹意,至於為何這位德國老兄會一肚子火,後面我們有機會再解釋)。於是1933年8月,國民革命軍第36師成立,師長由先前在一二八上海戰場中表現優異的黃埔一期畢業生─宋希濂擔任。該師由87、88師的補充團成員,受過扎實的德式訓練,所以即便成軍時間短,但戰鬥力卻是當時國軍部隊中的佼佼者,並且立刻投入到同年9月爆發的「第五次江西剿共」戰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還是想跟大家強調一個觀念:「國民黨所謂的北伐,從來都不是獨自完成,而是結合各方勢力才得以成功。」而國民黨在北伐初期的合作對象,就是蘇聯以及中國共產黨。
這其中的淵源,還要從1923年開始說起。中國國民黨的創黨者─孫文,雖然成天叫嚷著要武力統一中國,但自身卻沒擁有可靠的軍事力量;已經成立2年的中國共產黨雖然舉辦多次運動,好宣揚自身無產階級革命的理念,但屢遭鎮壓總被挨打;至於基本在國際間沒朋友的蘇聯,在一心向全世界擴展共產主義的同時,非常需要整娶外國勢力認可及支持。在各取所需的形勢下,「國共第一次合作」就此發生(在教科書,這段時期又被稱為「聯俄容共」)。
在蘇聯的資金及技術支持下,培養國民黨武裝力量的黃埔軍校成立,咱們的介石大大也才能經由軍校校長之位,獲得競爭權力頂峰的根基。也正因為聯俄容共,黃埔軍不只使用俄製武器、聘請俄國教官,有不少成員還隸屬中國共產黨,比如:軍校的政治部主任是日後中共的國務總理─周恩來,又比如:黃埔軍校第一屆畢業生中的第一名─蔣先雲,他也是共產黨員。到了北伐,當時被派為先鋒的葉挺獨立團,其中成員也是滿滿的共產黨員。
而在1927年,國民黨的蔣介石以及汪精衛分別對共產黨展開「清黨」和「分共」,各自用武力排除共產黨勢力。共產黨員因此發動手中的武裝力量對抗,這就是國民黨史上的「南昌暴動」(共產黨則叫「南昌起義」,並以爆發該廠事件的八月一日當作「建軍節」),標誌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完全破裂。不過,共產黨在當時完全不是對手,被國民黨一頓暴打後各自四散。有些共產黨部隊在逃離追捕後,於偏鄉地區重新建立根據地,這些地方就被稱為「蘇維埃區域」(簡稱為「蘇區」,蘇維埃是俄語,意思是會議;因為俄國革命時,出現過由罷工工人作組織的代表會議,因此蘇維埃就成為共產主義的代名詞),而眾多蘇區中,聲勢最為浩大的,就是由毛澤東、朱德領導的江西蘇區。
其實江西蘇區一開始範圍不大,但隨著數支流竄的共產黨部隊陸續匯聚,加上當地山勢地形複雜又位於省與省的交界地帶,很容易躲避國民黨部隊的攻勢(而且當時國民黨各派系正在火熱的內鬥),以及毛澤東不可否認的游擊戰威力,結果讓共產黨得以擴大地盤。
對於共產黨深惡痛絕的蔣介石自然不會置之不理,從1930年開始(也就是獲得中原大戰的內鬥勝利後),就對江西蘇區發起「圍剿」。
但非常打臉的結果,共產黨數次擊敗圍剿部隊,而且還趁機再擴大根據地,甚至在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後,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就像在叫囂自己是越打越強。
蔣介石徹底憤怒了,於是他在1934年發起第五次圍剿戰爭,調動70萬人的四路大軍準備殲滅號稱20多萬人的共軍。
有鑑於前四次失敗,很多時候是國軍脫離友軍掩護或連繫,在孤軍深入時被主場作戰的共軍打埋伏。所以第五次圍剿前,蔣介石先與德國顧問團進行商討對策,並在魏澤爾怒氣十足的抗議聲中,採納德國顧問王恩漢上校提出的新戰術:築壘作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話說一次世界大戰,雖然主戰場是在歐洲,但其實已經被歐洲列強瓜分的非洲也被捲入戰火之中。與德國敵對的英法兩國為了削弱對手實力,順便也為了多佔領殖民地,於是揮軍攻打德國在東非的殖民地,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德軍指揮官竟然搶在英法大軍抵達前,搶先發起進攻。當時德軍要面對的,是廣大且喊有人積極資源的戰場,為了怕行軍過程被當地土著或游擊部隊偷襲,於是德國人在進軍時會建築堡壘,不只加強防衛,還可以透過堡壘與堡壘間的聯繫,掌握敵人行蹤並且逐步壓縮敵人移動空間。
在德國顧問的建議下,國軍在第五次圍剿實施「戰略進攻、戰術防守」的原則,放緩進軍速度,但所經之處必用鋼筋、混凝土修築堡壘,此外還對當地民眾進行政治動員,為的就是切斷共產黨從民間獲得資源及情報。整場軍事行動,彷彿像一條巨蟒,纏住獵物後逐步收縮,最後把目標勒到氣絕斃命。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行動中,德式訓練的36、87、88師隸屬於東路軍的戰鬥序列。
其中36師在戰役初期,就遇到了由彭德懷率領的共軍強攻。彭德懷是日後中共的開國元帥之一,軍旅生涯中曾經指揮過抗日的百團大戰、抗美的韓戰,是一名善打硬戰的狠角色,在歷次反圍剿戰役中,也常打的國軍丟盔棄甲並攻掠下不少縣市。可是彭德懷這次強攻卻直接撞在新修築的堡壘群上,最後只能狼狽撤退,絲毫討不了便宜。而此戰也代表堡壘群已經建構出強力的封鎖線,國軍的優勢已然形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是當東路軍準備繼續加強攻勢,一個消息卻打亂了整場圍剿行動。
1933年11月20日,原本駐防福建省的國民革命軍第19路軍,宣布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並號召各方勢力聯合對抗蔣介石主導的南京國民政府!
圖片為:
第五次圍剿時期,蔣介石親自擔任總司令一職,並聚集官兵進行訓話
國民革命軍 第 三 軍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魏澤爾練兵
中原大戰後,暫時解決內部紛爭並樹立領導權威的老蔣得以開始推動各項政策,同時,在內戰中證明自身實力的魏澤爾也得以獲得較大力度的支持整頓中央軍。
首先魏澤爾開始強化對特種兵的建設。
在魏澤爾之前,國軍隊兵種概念非常模糊,最好的例子就是所謂的「交通科」。在1928年成立的交通科,需要負責部隊人員、武器裝備、後勤補給物資的運輸流通事宜,還有資訊的傳遞。不懂什麼意思?那我換句話說:只要涉及交通載具,還有資訊流通,交通科都必須管。結合實際業務就是:衝鋒的戰車是交通工具,所以交通科要管;運糧的馬是交通工具,交通科要管;傳遞資訊以及物資的鐵道系統是交通工具,交通科要管;負責溝通的通訊設備也是業務範圍,所以交通科要管......天哪!這業務量之龐雜,簡直把交通科往死裡逼,不僅人員負擔過重,而且大雜燴的結果就是造成效能極差,樣樣有但也樣樣鬆,這無疑成為德國顧問重點改造的對象。
因此在魏澤爾任內,他首先讓交通科分成兩個團,第一團負責通信事宜,第二團負責汽車及鐵路部隊(恭喜以後不用再管牛驢馬羊了),之後更讓讓通訊業務從交通科獨立,正式成立陸軍通信兵團。另外他還建立工兵、輜重科、通信科等學校 (也就是今天陸軍後勤訓練中心 、陸軍工兵訓練中心、陸軍通信電子資訊訓練中心的前身),可謂今日國軍眾多兵種的老祖宗。
而眾多特種單位中,魏澤爾對於炮兵的改良尤感迫切。炮兵,作為戰場上最重要的支援部隊,中國在這方面的建設卻是慘不忍睹 數量缺少、器材老舊落後、缺乏瞄準及觀測單位、廠牌不一造成後勤極大負擔,而且操作人員缺乏訓練更沒有新式火炮運用的概念。
魏澤爾對此特別建立炮兵射擊訓練場督促官兵勤加訓練,並採購新式火炮成立新式炮兵旅,日後的國軍炮兵部隊,基本都延續了魏澤爾訂定的訓練模式,而這也是魏澤爾練兵期間,影響最為深遠的環節。
在強化特種兵的同時,魏澤爾對於陸軍中的主角─步兵,也開始整頓。
提到民國初年的歷史,相信大家立刻會聯想到一個狀況:軍閥混戰。各大派系之間的戰役,像是:直皖戰爭、第一次直奉戰爭、第二次直奉戰爭、反奉戰爭......規模動輒超過數十萬人。但詭異的是,我們對戰役的記憶只有誰跟誰打、最後是誰贏,可中間過程是一片空白,甚至連傷亡數字都沒有確切結果,因此也沒聽過哪一場民初戰爭會用上「慘烈」的形容詞。難道大家不覺得奇怪嗎?
事實上,民國時期的內戰絕大多數都是擊潰戰。
啥叫擊潰戰?就是雙方拉好架式,接下來正面互懟,之後勢弱的開始敗逃,勢強的開始追擊;追的那一方主要也不是殺敵,主要都在搶物資或是抓俘虜,逃的一方就比較累了,除了考驗心肺耐力,過程中還要順便扔掉軍服裝備,準備隨時回老家。
覺得老ㄕ瞎說?那我舉幾場比較有名的內戰戰役。
首先是皖系軍閥段祺瑞討逆擁護清朝復辟的張勳,當時段祺瑞只開了一炮,張勳手下的5000辮子軍立刻四散逃跑,而且為了避免逃兵身分被發現,他們還立刻割下辮子扔的整個北京城到處都是。這場戰役結果,累壞了負責掃大街的清潔人員,可人實際上死沒幾個。
再來是國民黨北伐對決直系軍閥吳佩孚,當時雙方在汀泗橋戰鬥決戰,吳佩孚還設下督戰隊,號稱退者殺無赦,好去激勵底下士兵跟對方硬剛,結果還是國民革命軍比較凶猛,擊敗吳佩孚的2萬大軍。可國軍最終統計戰果,也不過是傷敵數百、俘虜2千。當時人對此戰的評價是:「吳佩孚的兵不怕死、國民革命軍是不知死。」描述當時的作戰說到底就是比誰膽大。
由於比的是短時間的一鼓作氣,民國的內戰其實有點像放大版的群架,雙方盡量召集人馬後是一擁而上的混戰,什麼戰術展開、兵種配合全都用不上,敗退的人則一潰千里,完全無法組織像樣的反擊或是徐徐而退(請大家務必記住這一點,這樣的場景將在之後的描述再次出現)。
所以在1930年,國民政府曾頒布三種師級單位的編制:
甲種師
每個師有3旅,每個旅有2團,支援部隊另有1個騎兵連、3個炮兵連、3個工兵連、1個輜重連、1個通信連,以及師直屬特務連。
乙種師
每個師有2旅,每個旅有3團,支援部隊跟甲種師一樣。
丙種師
每個師有2旅,每個旅有3團,與前兩種師相比,支援部隊少了特務連、通信兵連。
這三種編制的共同之處,就是塞滿6個步兵團,企圖利用龐大人數進行密集的正面進攻,體現當時中國內戰的用兵習慣。
當然,若要追本溯源,以上編制其實是參考一戰前的歐洲各國,尤其是德國在一戰初期就是3旅2團編制。可在一戰開打後,各國很快發現,當密集式的衝鋒遇上機槍陣地無疑是送頭自殺,而且龐大的人數容易造成調動上的笨拙,單位間的通訊流暢更是大打折扣。所以各國,尤其是強調機動作戰的德國,早已對編制進行改組調整。
所以當魏澤爾看到中國軍隊在一戰已過去10多年,卻仍使用在實戰中被驗證為落伍的編制,很快提出德國在一戰後的師級新編制:2旅4團。並讓陸軍第2、3、9、25、87及88師接受新式訓練以及部隊整編,這六支部隊就被冠上「整理師」的名號,其中尤以87、88兩師的執行最為徹底。
這時就要岔出去先提87、88,這兩個會在之後描述中成為主角的部隊歷史淵源了。
時間追朔到1924年,蔣介石就任黃埔軍校校長的時候,為了維護校長安全於是成立的衛兵隊,隨著時間發展,衛兵隊開始不斷擴張成特務營→警衛團→警備師,甚至後來擴增成警衛第一師跟警衛第二師(從百餘人擴增成2萬人,這發展夠猛吧)。
之後在1931年,這年蔣介石被迫下野,由於要警衛的對象消失了,部隊也只好改名,警衛第一師改名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7師、警衛第二師改名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8師。現在知道為何這兩支部隊為何會被重點照顧了吧?因為他們可以說是蔣介石的御林軍,是關係最鐵的部隊。
被視作鐵桿的部隊,當然不能讓等閒之輩率領。87師的師長王敬久,88師第一任師長俞濟時、接任師長孫元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身份─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他們對於曾經擔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極度忠誠,同時也在中央軍將領裡資歷威望最深(畢竟所有從中央軍校畢業的人都要稱呼他們為「學長」),由此可見蔣介石已經把德式訓練新軍和自己牢牢地綁在一起。
同一時間,蔣介石的小舅子,當時主掌財政的宋子文找上魏澤爾表示:「我底下有支部隊,希望你們德國顧問能來幫忙訓練 (然後小聲表示:如果你願意,我可以給你很多方便喔)。」能夠跟管錢的建立好關係,魏澤爾自然樂見其成,這也讓一支當時頗為特殊的部隊也染上德式訓練色彩,那就是歸屬財政部管轄的「稅警總隊」。
稅警部隊
稅警總隊是在1930年,原先為了查緝走私鹽以及鞏固海關安全而成立,其性質有點類似今天的海巡署。至於推動稅警總隊的重要創立者,就是當時的財政部長、宋美齡的哥哥、蔣介石的小舅子─宋子文。
有如此雄厚背景的後台,加上當時洋人希望稅警總隊能發揮良好功用,好使他們能在中國擁有較穩定的投資環境,因此稅警總隊在補給裝備上非常佔優,人員素質也要求較高。
以裝備而言,稅警總團在1929年裝備了18輛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Carden Loyd Tankette)。這款由英國研發的坦克,就算是以當時眼光來看,都是迷你的存在,該車重約1.5噸(被稱為現代坦克雛型的法國雷諾FT-17坦克雖也是輕型坦克,但好歹有7公噸),武器只有一挺機關槍,裝甲厚度5~9公厘……這防禦力大概一把反坦克步槍就能輕易被貫穿。
即便能力值不高,這卻是當時國軍唯一裝備的坦克(順帶一提,最先裝備坦克的中國部隊則是東北地區的奉軍,他們所裝備的,是法國雷諾FT-17坦克,只不過奉軍的坦克沒有坦克炮,而是用機槍作為主武器,也就是說軍的坦克是改弱版)。稅警有坦克而陸軍沒有,用誇張一點的比方,就是今天中華民國海軍最強戰力是驅逐艦,但海巡署卻裝備了輕型航空母艦,形成一種警察比軍隊火力還強大的詭異場景。
(大概是察覺到詭異的現況,這批戰車在同年的3月1日就移交給陸軍教導第一師騎兵團接收,最初這批坦克部隊被叫機槍排,之後很快改名為戰車隊,國軍這才出現正式的出現坦克編制。)
以人員素質來看,稅警隊謝絕文盲加入,並要經過3~6月試用期通過後才算正式錄取,因此稅警的教育程度比大部分陸軍士兵都高的多,這也代表他們可塑性較強,能進一步接收更精深的軍事知識;而許多管理層的幹部更是留美出身,像第一代總團長王賡畢業於西點軍校(順帶一提,王賡最有名的事蹟並不是他的軍事成就,而是他的好友徐志摩綠了他一把,導致他跟妻子陸小曼離婚)、第一團團長趙君邁以及日後新成立的第四團團長孫立人則是維吉尼亞軍校畢業,所以稅警部隊當時洋溢著當時中國少見的美式訓練風格。
何謂美式訓練風格呢?我們不仿看看第四團團長孫立人是如何狠操他的士兵。
第四團的訓練內容如下:「早上四點起床後,先跑個3公里醒醒腦(嫌多嗎?放心,之後會增加到5公里),之後開始進行當天的戰術動作操演。每周操課六天,然後第七天休假......錯!是進行內務及武器檢查,不時再升級成高裝檢一下。行軍訓練方面,官兵一律揹背包(內含子彈50發、炒米2天份、手榴彈2枚、圓鍬或十字鎬、軍服、換洗衣物、日用品,也不過20公斤重罷了),身上掛著乾糧袋(通常裡面會用炒米)、水壺、子彈帶、槍枝(大約3公斤),在這種情形下一天要推進50~70公里(一種從北車跑到新竹車站的概念)。射擊方面,每名士兵需熟練操作步槍、輕機槍、重機槍、迫擊砲,並在每年年中進行實彈測驗,打得好就每個月發津貼2~4元,打不好,孫團長直接下場親自教學......然後把你給幹到飛天。休息時間,孫團長則會把全團帶到連雲港去游泳,時不時組織賽跑比賽。」
以上訓練我想用一句話粗略總結:保證讓你軍旅生涯過得很充實。
雖然軍官組成很美式,不過在中德軍事合作的大環境下,稅警總團的步兵依舊裝備德國軍械,為了學習操作,稅警於是和德國問問團合作,請了8位教官指導器材維護的事宜。
對於魏澤爾以及其他德國顧問來說,稅警雖然也接受指導,但純粹度畢竟不及87、88師等重點培訓部隊。而且稅警的作用也比較不用於戰場上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所以並非關注的焦點。只是誰也想到,日後卻是這批稅警成為延續德式訓練最久的存在。
圖片為:
推測為稅警總團的士兵,可確定的是他們手持原產自德國的毛瑟手槍
國民革命軍 第 三 軍 在 Lew Mon-hung劉夢熊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談談國歌的歷史】
.
昨天立法會對國歌法進行了首讀和二讀,為三讀通過立法做準備。泛民主派堅持反對的取態,我認為這種做法是極不明智的。
.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國歌的歷史。當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在九一八事變後全國抗日氛圍高漲之下,抗日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
.
義勇軍進行曲一誕生的時候,便成為當時諸多抗日歌曲中最受人歡迎的一首。著名的民族英雄、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在遠征緬甸的時候光榮殉國。戴安瀾將軍就是當時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第200師的軍歌,在抗日戰場英勇殺敵的時候,全師軍人都唱著這首歌。
.
所以《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時候,根本不是蓋著共產黨的印記,而是民族大義在當時的一種抒發……
#國歌法 #義勇軍進行曲 #泛民
國民革命軍 第 三 軍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旅遊太原風光 聽山西故事
陸軍一級上將
閻錫山
Yan Xishan
中華民國第4任行政院院長
任期
1949年6月13日-1950年3月15日
1883年10月8日(光緒九年九月八日)
大清山西省五臺縣
逝世 1960年7月22日(76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
籍貫 山西省五臺縣
國籍 大清(1883-1911)
中華民國(1912-1927)
中華民國(1927-)
政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晉系)
專業 軍人
獲獎 青天白日勳章
軍事背景
服役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陸軍
服役時間 1927年-1960年
軍階 陸軍一級上將
學歷
太原國立武備學堂
(1905年)
日本東京振武學校攻讀
(1905年)
東京日本士官學校攻讀
(1909年)
經歷
(清)山西陸軍第二標教練官
(1909年-1910年)
(清)山西陸軍第二標標統
(1910年-1911年)
山西省政府都督
(1911年)
山西省政府民政長
(1911年-1914年)
山西督軍
(1916年-1917年)
(國民政府)山西省政府主席
(1917年-)
(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委員
(1927年5月22日-1947年)
(國民政府)第三集團軍總司令
(1927年-)
(國民政府)平津衛戍總司令
(1927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1927年-)
太原政治分會主席
(1927年-)
(國民政府)內政部部長
(1928年10月24日-1928年12月28日)
(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委員長
(1928年12月27日-1947年)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
(1928年-1938年)
(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委員
(1928年-1929年)
(國民政府)禁菸委員會委員
(1928年1月-1929年)
(國民政府)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
(1929年1月24日-1933年)
(國民政府)首都建設委員會委員
(1929年)
(國民政府)賑災委員會委員
(1929年)
(國民政府)國軍編遣委員會常務委員
(-1930年11月15日)
(國民政府)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
(1930年)
北平國民政府主席
(1930年9月9日-1930年11月4日)
(國民政府)太原綏靖公署主任
(1932年)
(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委員
(1932年)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1935年12月18日-1938年)
(國民政府)第二戰區司令長官
(1937年-1945年)
(國民政府)山西省政府(兼)主席
(1943年-)
行政院院長
(1949年6月13日-1950年3月15日)
中華民國代理總統(代行時任代總統李宗仁職權)(1949年11月20日-1950年3月1日)
國防部部長(行政院院長兼任)
(1949年6月13日-1950年2月1日)
總統府資政
(1950年3月-1960年5月23日)
閻錫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漢族,山西省五臺縣人,清末舉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將軍府同武上將軍,中華民國國軍(及其前身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北洋軍閥晉系領袖,曾任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及總統府資政等職務,1949年11月20日至1950年3月1日代行時任代總統李宗仁職務,是中華民國行憲至今唯一一位代理總統職權、形同國家最高領導者的行政院長。閻錫山主政期間,其管轄之山西省自1911年辛亥革命後建立以來,經歷多場內戰、抗日戰爭及國共內戰依然屹立不倒,直至1949年4月太原戰役結束後被共軍佔領為止,一共歷經38年,是眾多軍閥中紀錄最長者。
國民革命軍 第 三 軍 在 Lew Mon-hung劉夢熊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中美貿易戰開打的時候,《環球時報》說甚麼要針鋒相對、寸土必爭、以牙還牙、奉陪到底等等,看上來很愛國,很革命。但是歷史上證明,必要的妥協才是爭取長遠勝利的有效方法。而所謂的不論是非,奉行以牙還牙,寸土必爭,往往收到相反的效果,招致更大的失敗。
七七蘆溝橋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四項宣言,第一是宣布三民主義是中國今日所必需,中國共產黨願意為三民主義的徹底實現而共同奮鬥;第二是宣布在全國範圍內停止暴動政策和赤化政策,不再推動以推翻國民黨政府為目的的暴動和赤化;第三是宣布取消蘇維埃的蘇區;第四是宣布取消中國工農紅軍的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接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統一領導。
但是,由1927年8月1日中共發動南昌起義以來,一直到1937年的蘆溝橋事變爆發,整整十年內戰中,國共兩黨結下了血海深仇。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紅軍損失了90%,很多共產黨員對國民黨政權懷著血海深仇。但是全面抗戰一爆發,共產黨作出了必要的妥協,連蘇維埃蘇區也取消,甚至連中國工農紅軍的番號也可以取消,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無疑是一個非常大的妥協和退讓。
所以說拳頭往後縮一縮,是為了更有力向前打出去。作為一個當權者、一個政黨領袖、一支軍隊的領袖,不論在政治鬥爭、軍事鬥爭好、還是外交鬥爭,總是要有時進,有時退;有時要鬥爭,有時要退讓;有時要堅定,有時要妥協。
國民革命軍 第 三 軍 在 國民革命軍陸軍軍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EN Subs】《Immortal China》死不了的中國- 國民革命軍第 五十七師軍歌(Song of 57th division of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 国民革命军军 歌 · 中華 ... ... <看更多>
國民革命軍 第 三 軍 在 國軍新一軍軍歌(原稅警第4團團歌新38師師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新一軍軍歌... 曲:應雪痕詞:孫熙澤(孫立人父親)(原稅警 第 4團團歌,新38師師歌) 吾 軍 欲發揚,精誠團結無欺罔, 矢志救國亡,猛士力能守四方, ... ... <看更多>
國民革命軍 第 三 軍 在 [新聞] 陸軍官校7歷任校長聲明反汙名高舉黃埔- 看板Military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來源: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20/7073346
原文摘要:
陸軍官校7歷任校長 聲明反汙名高舉黃埔軍魂
2023-04-02 02:16āO者林縉明/台北2日電
陸軍官校七名歷任校長1日共同發表「志節、氣節、黃埔魂」文章,強調以黃埔軍魂護衛
兩岸和平。陸軍官校第24任校長楊國強表示,國軍受到很多批判跟汙衊,希望藉由聯合聲
明重新喚起黃埔軍魂,彰顯黃埔先賢偉大情操及熱愛國家精神。
對於有退役軍官有意前往中國大陸參加黃埔軍校活動,被扣上紅帽,甚至統戰汙名,楊國
強說,緬懷景點有何不可,扣紅帽子的行為很不道德。
陸軍官校第12任校長許歷農、第15任校長黃幸強、第20任校長馬登鶴、第22任校長丁渝洲
、第23任校長張岳衡、第24任校長楊國強及第27任校長全子瑞,共同簽名發表「志節、氣
節、黃埔魂」。
陸軍官校七名歷任校長1日共同發表聲明,強調以黃埔軍魂護衛兩岸和平。(本報資料
照片)
聯合聲明指出,中華民國國軍建軍將百年,黃埔曾慘澹創校,開起轉折歷史序幕,黃埔的
命運即與國脈民命血氣相連,黃埔精神仍是國軍一貫效忠先烈、前輩碧血丹心,捍衛中華
民國國家發展,以黃埔軍魂護守兩岸和平,彰顯保家衛民的榮耀。
心得感想:
廟在那裡,神在這邊
廟公帶神回去廟那裡進香也是情有可原滴
去中國緬懷景點有何不可,扣紅帽很不道德欸
底下附上校長們愛黃埔反污衊的聲明:
「黃埔建軍百年精神 歷任校長撰文傳承」
志節、氣節、黃埔魂
是什麼樣的力量可以教人忘卻生死,什麼樣的情義可以讓人慷慨犧牲!
一百一十三年前,黃花崗烈士林覺民在《與妻訣別書》中千古絕筆:「吾至愛
汝…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 夠…」,其
愛國情懷動人心弦。就是此等胸懷救國大義、從容赴死的青年志士前 仆後繼、九死不悔
,終於肇建我中華民國,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然而內 亂外患紛至沓來,國運多舛
。十三年後,當時國内的知識青年百中一二,一群 與「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同一世代的
熱血青年,抱持黃花崗烈士同樣的愛國赤 忱,為響應孫中山先生「打倒軍閥,統一中國
」的號召,滿懷愛國情操和革命
精神,不辭艱辛,分途秘密考進設於廣州黃埔島上的「陸軍軍官學校」。「升官 發財請
走別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是孫中山先生為此校書寫的大門對聯,道 出革命軍人的崇
高志向與奉献精神。
由是而起,黃埔不惟是一處軍官養成所,更是會聚愛國情操的知識殿堂;黄埔 軍魂正氣
浩然,日月同昭,於此動盪的關鍵年代,開啟了驚天動地的輝煌史 頁,天人共鑑!開創
黃埔歷史之第一期畢業生 645 位當中,近 70%具高職以 上,17%曾任教職,並有多位已
具社會地位和身分的菁英。民國八方風雨之 際,黃埔挺步昂首中原;以 500 枝步槍慘淡
建軍,所憑藉者乃「不貪財、不怕 死、愛國家、愛百姓」的救國赤忱,深知係「為中華
民國救亡而戰、為生民百 姓福祉而戰」,自覺當承擔引領歷史巨流,並以驚濤拍岸之勢
,帶動衛國征戰而 前仆後繼:東征、北伐,一往無前;剿共、抗戰,犧牲拼鬥;戡亂、
衛台,共 赴國難。
這部紀錄在斑黃史冊中的血淚歷史,是一幕幕拋頭顱、灑熱血而為國犧牲的故 事。黃埔
先烈、前賢憑藉救國之赤膽忠心,內以掃蕩軍閥、統一全國,外則抵 抗侵略、盡復失地
而彪炳青史。建軍建校至今二十六萬的黃埔子弟,無不以氣 節陶煉之血肉長城,護國衛
民,有十餘萬人或犧牲疆埸、或身負重傷;其愛國 精神足以垂昭於天壤,其犧牲志節更
炳煥於日星,從而磨鑄「黃埔」的剛毅堅 强名號。一部黃埔校史不僅代表了國軍的建軍
史,也呈現出中華民國立國以來 的奮鬥歷程。中外歷史上何曾有一所軍校貢獻如此,此
乃黃埔先烈先賢們以鮮 血換取的光輝,以生命昇華的榮耀,黃埔亦因此而偉大。「英雄
」是他們的寫 照,「軍魂」由是長存。
「自古英雄造時勢」,揆諸黃花崗及黃埔先烈的事蹟,均源自特定的「歷史情 境」,散
發出悲天憫人的「愛國情操」,而構化為可歌可泣,寧死不屈的「悲壯 情懷」,始能開
創歷史,拯生民於塗炭。此等英雄氣概誠乃
─ 源於愛國志節,愛我中華民國。
─ 成於民族氣節,保我中華民國。
─ 定於精誠團結,護我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國軍建軍轉瞬百年,陸軍軍官學校固源於「黃埔時期」,隨國運多舛而 接連戰
陣之浴血情境,皆成之於黃埔先賢奔赴戰場、迎向戰鬥而自然流露之
「護國情懷」,真英雄也!
「黃埔」曾經慘澹創校 ,開啟轉折歷史的序幕;自此,黃埔的命運即與國脈民 命血氣
相連。黃埔人憑藉一身傲骨正氣,一肩擔起國祚絕續的重責大任,一往 無前,共赴國難
;黃埔因此成就了偉大。如今黃埔位在鳳山,「黃埔精神」仍是 國軍一貫效法先烈、前
賢之碧血丹心,懷抱頂天立地之高鼎豪情,護衛中華民 國國家發展之軍魂所繫。前路多
艱,惟志是賴;征途悠遠,惟勤能達。吾輩後 學自當踵武英烈,傳承愛國志節,以「黃
埔軍魂」護守兩岸和平,彰顯保國衛 民之榮耀,譜寫英雄的樂章。
陸軍官校 第12任校長 許歷農
陸軍官校 第15任校長 黃幸強
陸軍官校 第20任校長 馬登鶴
陸軍官校 第22任校長 丁渝洲
陸軍官校 第23任校長 張岳衡
陸軍官校 第24任校長 楊國強
陸軍官校 第27任校長 全子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231.177.13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80420574.A.AD6.html
... <看更多>